作者: 菜鳥理財菜導
互聯網行業今年的冬天來得似乎有點早。
近日,網上傳出華為、阿里、京東三大巨頭停止社招的消息。
作為互聯網行業最令人向往的高薪企業代表,巨頭們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整個行業的水位。
隨后,官方趕緊出來辟謠。
華為表示,公司原則上停止普通社會招聘,不在優秀往屆生、關鍵稀缺人才以及公司專項招聘范圍之內的各部門不得發放offer,特殊情況需經輪值董事長審批。
但在原則之外,華為也會適當招聘社會人員,但只針對“19 級以上的關鍵稀缺人才”。
阿里回應稱,不存在停招縮招,這是正常的人才體系升級操作。
京東也回應稱,目前社招需求仍很大。
盡管祭出了“否認三連”,但不難看出,哪怕是人們印象中30萬年薪起步的互聯網巨頭們,都開始壓縮職場泡沫,減少不必要用人成本,為接下來的寒冬做好準備。
01
其實,在互聯網巨頭們開始擠泡沫之前,其他行業早就開始動手了。
今年上半年,五大國有銀行合計減員34716人,其中,農行占比最多,減員10267人;工行為9879人;建行、中行、交行分別為6457人,5478人,2635人。
高喊“活下去”的萬科,據傳今年校招的“新動力”只有200人,而去年的數字還是2000人。
向來就特別搶手的國考,今年放出來的“鐵飯碗”只有1.45萬個,與2018年的2.85萬個崗位相比,銳減近一半。
盡管如此,截止2018年10月29日,國考報名人數已超80萬,競爭最激烈的崗位競爭比為2172:1。
據獵聘大數據“2018 年 1-10 月全行業新增職位指數”顯示,今年9月中旬以來,全行業新增職位指數是呈現明顯下降趨勢的。
如果把視野放到國外,也是一片慘兮兮:
美國最大的通訊運營商Verizon宣布遣散4.4萬名老員工、福特汽車宣布全球裁員7萬人、藥業巨頭輝瑞宣布裁員1800人、西門子宣布在德國本土裁員2900人……
確實,今年老板和員工日子都不好過,裁員的裁員,停招的停招。不僅工作不好找,投資也沒啥出路,不虧,已經就算賺到……
到底是怎么了?
02
在檢視了過往的經濟規律后,有人曾得出這樣的結論:逢8必亂。
中國人記憶比較深的,首先是1998年。
1997年7月2日,在國際炒家的攻擊下,泰銖大跌,貶值近17%,泰國爆發金融危機。
很快,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也相繼被攻下,緊接著,危機迅速擴散到韓國、臺灣、香港、等地區和國家。
為了抬高國際炒家的資金成本,很多國家只能大幅度上調利率。
利率抬高,很多企業關門倒閉,一夜之間,銀行壞賬、失業率急速飆升,這就是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
2008年,全球經濟再次陷入動蕩。
危機發源地美國隨后開啟了三輪QE,投放約四萬億美元的基礎貨幣。各國緊隨其后,開始了瘋狂的印鈔運動,全球資產價格開始暴漲。
中國也推出了自己的4萬億刺激計劃,大水漫灌之下,大家都得以死里逃生。
看似短暫且不深刻的危機之后,大家又都開始過上了好日子。產能擴大了,工資提高了,基建搞起來了,房價上漲了。目光所及之處,盡是一片繁榮。
地產業的黃金10年,更是徹底改變了中國人自古以來“重儲蓄,輕投資”的文化習慣。
從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8年的席卷全球的次貸危機,再到如今的2018,恰好又是一個10年。
雖然系統性的危機還沒有爆發,但看似平靜的水面下,洶涌的暗流已經一觸即發。
03
在4萬億強刺激的大背景下,過去的10年,只要你不落后于形勢,都會覺得日子過得順風順水。
看看身邊的人,賺錢似乎也都非常容易。只要選對行業,靠打工也能動輒幾十萬年薪,真要去創業,做個PPT也能締造數十億體量的商業帝國。
整個社會洋溢著“不要慫,就是干!沒準下一個發達的就是你!”的樂觀情緒。
躁動不安的人們,在花樣迭出的職場泡沫的指引下,尋找各種快速成“財”的全新邏輯與商業機會。
在這段泡沫期中,很多人飄飄然迷失了自我,因為隨便找個概念造個風口,都能被外界吹捧成千年一遇的商業奇才。
幾乎所有的職場人開始被一種“變革”的焦慮所籠罩。
焦慮發展還不夠快,焦慮思維跟不上變化,焦慮被新技術、新模式顛覆淘汰,甚至焦慮朋友圈里那些個沒聽過的新詞,焦慮自己趕不上那趟奔馳著的名叫“財富”的列車。
而那些已然功成名就的人,習慣了聚光燈下的頂禮膜拜,都以為自己天生就是風,卻忘記了自己不過是乘風而行。
直到風向急轉,被狠狠摔下來之后,才如夢初醒。原來自己不是風,不過是恰好站到風口上的豬而已。
降薪、裁員、解散、倒閉、清盤、跑路、違約、資不抵債……這幾個關鍵詞里面隨便挑一個搜一搜,都能打翻人生故事的五味瓶。
以前,如果有人混得不好,大家都會說:不是你不努力,而是這個行業不行。
而如今,那些被仰慕已久的高精尖行業,也不得不開始了痛苦的“擠泡沫”歷程。
潮起時,只要選對賽道,隨便糊弄一下都能風光無限;潮落時,卻發現那些在沙灘上裸泳的,都是那些模式注水、渾身泡沫的行業和人。
于是,焦慮的情緒再次彌漫開來,只不過這次由無暇跟上變革的慌亂,變成了對無力應對挑戰的恐懼。
04
一個人的發展,不僅僅看他自身的努力和能力,也依賴于個人所處的時代洪流。
經濟周期的10年輪回,就是一條無法避免的洪流軌道。人的一生有多少個十年呢?如無意外,你總得經歷五六個。
黑格爾說過:“歷史有重演的特性,它會一直持續到教訓被人領悟為止?!?
那么,從已經經歷、當下正在經歷、未來將會再次經歷的經濟周期中,我們也應該注意總結教訓。
對于有車有房有孩子的中年人而言,每天睜開眼,想的都是日益沉重的生活成本,突然來個失業,無疑是天都塌下來了。
如果真的不幸被這次職場去泡沫影響到了,菜導建議,還是要穩住自己的心態,不要心態一崩就想不開了。
無論如何,生活還是得繼續下去,這就是作為成年人的責任。
其次,要積極反思自己在職場中存在的不足,提升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力。給自己培養一個無可替代的點,調整好狀態,再次揚帆起航。
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們來說,如果你恰好被這輪職場去泡沫風潮波及到了,也沒有必要灰心喪氣。
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能力、態度、行業、崗位,都很重要。
要么你就得擁有獨當一面的堅實能力,要么你就只能抓緊所剩不多的時間,盡快補齊自己的短板。
比如全球范圍內都在大幅減員的銀行業,都在抱怨招不到足夠多的科技人才;開始對普通社招進行控制的互聯網巨頭們,仍然愿意用50萬年薪招徠一個人工智能專業的博士畢業生;哪怕是已經進入紅海期的內容創意領域,高素質的人才仍然一將難求。
所以,無論市場怎樣潮起潮落,能力本身,永遠都是硬通貨。
如果你還在焦慮,要么是因為還沉浸在過去催生焦慮的錯誤慣性之中,要么就是你自己選擇性忽視了個人能力長期沒有質的飛躍的這一沉重現實。
請記住,時代從來沒有放棄過我們,是我們選擇了放棄自己。
版權所有:法治民聲網 投稿熱線;18310192369
備案號:京ICP備20026130號-1